对三家电商会员的看法

Posted on 2024-06-12,8 min read

前几年淘宝、京东等电商都开始搞会员,京东是plus,淘宝和拼多多是省钱卡,我自己用了两三年的京东plus,用过一两次淘宝省钱卡,发现他们这方面的具体产品策略差异还挺大,所以也看了一下拼多多的省钱卡,一并将我的看法记录一下。

1. 京东 Plus 会员

首先说说京东 Plus 会员,他基本学习的是Amazon prime,购买后免运费,另外,部分商品自营、京东超市、京东药房会给个小折扣,就是靠着免运费来把大家直接绑定在京东平台消费。

首先我们网购小件比大件多,而对于几十块钱的小件,京东普通用户需要支付6元运费,如果需要退货等,还有很多麻烦,而京东plus就直接免运费、无理由免费退货,都可以让整个购物流程更加顺畅,体验也更好,购买的人越买越划算,买了京东plus会员的人,买任何东西很多时候会优先看京东(拼多多价格优势明显的东西除外)。

2. 淘宝省钱卡

然后是淘宝,他需要你买一个省钱卡,首次购买会给你便宜的价格,然后,你就可以领取优惠券了,买东西的时候优惠券可以减免几块钱。但在细节操作方面就有问题了:

  1. 以前,这些优惠券以前的满减额度相比优惠额度高10到20倍,也就是说,要使用一个2块钱的优惠券,你需要凑够二三十,并且这些优惠券基本都是小额优惠券,比如2、3、5元,这就引发了几个问题:
    1. 在购买小件商品的时候,除非正好金额差不多,不然麻烦凑单计算半天,最后发现浪费时间还买了个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
    2. 而在凑单的过程中,你可能就想起来去拼多多或其他店里看看,然后整个交易过程因为优惠券而被暂停,我不知道淘宝是否统计过这种流程暂停让多少订单被放弃,但从大的逻辑来看,就是越多人想用省钱卡优惠券,导致放弃订单就越多,可能他们再和拼多多一比价,就直接换到拼多多了,无形中还告诉用户「小件就上拼多多」;
    3. 对于购买大件商品,你发现这个省钱卡就非常鸡肋,本来大家网上购买大件的频次就比小件低很多,而你只有会几块钱,相比几百块钱的价格,大家心理落差就非常大,如果小件去拼多多,大件只便宜几块钱,我还不如买个京东plus会员,免个运费可能就省出淘宝两三张优惠券的钱了。
  2. 现在,淘宝优化了,直接提供四十张满2.01减2元的优惠券,这个思路很明显,应该就是想以此对抗拼多多的价格优势。我没有详细对比其与拼多多的优势,但仅从自己购买的几个商品对比,靠着优惠券与拼多多价格并没有优势(反倒是淘工厂稍微有点价格优势),那我估计大家还是会继续流向拼多多;
  3. 这些优惠券的有效期是1周,这又导致一个问题当我要买一个三十块钱的东西时,当我到了支付环节,我看到优惠券一栏,我发现自己没有优惠券,所以我需要先退出订单,到个人中心省钱卡的页面去领取优惠券,然后才能返回重新下单。和上面说的类似,这个打断交易的过程估计也会有很多流失。

3. 拼多多省钱卡

拼多多也做了个省钱卡,但他直接让首次购买的用户直接免费领取,尝到甜头后再来花钱复购。而拼多多省钱卡也提供几张有效期一周的优惠券,但他的优惠券面额为十几到五十多不等,也是对应满减额度为优惠券的10到20倍,并且有效期只有七八个小时。

这里应该看出,拼多多对于自己小件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很满意,所以他的优惠券主要是在推动用户来购买中大件商品,而这个优惠在购买中大件商品的时候优惠力度还是不错的,相比于京东plus的免运费和淘宝的2块钱优惠券,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竞争选择。

总结

从上面大致的情况可以看到,京东plus是想要帮住用户在自己平台购物,拼多多省钱卡应该是配合自己整体的发展战略推动平台占领高价商品市场,而淘宝省钱卡现在的方案,估计回过头来把拼多多作为主要竞对针对性策略。

延伸一下

不过淘宝省钱卡给人感觉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完任务式尝试,感觉其产品经理的内心OS是「他们都做省钱卡,我也需要做一个,不然就落后了,leader看到会质疑我」or「leader让我做个省钱卡,那我就做一个吧,但我权利有限,只能力所能及给2块钱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淘宝省钱卡的出来好几年了,它的迭代非常缓慢,并且如我上面所说,他们之前的策略貌似是有问题的,作为局外人,我不知道这个省钱卡背后是否有人持续认真观察数据并积极优化,理论上来说,这种涉及钱的产品,每天都有成本支出,不但需要保证它的ROI正向,而且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对于淘宝如此大体量的产品,投入人力和用户注意力去做一个只是不亏钱的产品,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如果没有更大作用,你完全可以不用做这个功能,它也不亏钱。

当然,反过来说一句,我也理解这个省钱卡要做好会比较困难,在大公司待过的人都知道,这里很多事情都需要层层审批,而层层审批背后是每一层都想尽量少承担责任和风险,而省钱卡是一个涉及花钱的产品,优惠券是2块钱还是20,优惠力度是95折还是9折还是8折,这里面的区别可能就是 +1、+2、+3,甚至CEO -1 或 CEO 审批的问题,并且,即使这个产品的负责人有魄力去找+2、+3,你的+1、+2愿不愿意让你去找到那么高呢?因为你很难直接跨过你的+1、+2,而让你去找他们的+1背后其实是相当于他们做了授权和共担责任,这背后可能你的+1、+2也需要考虑这么做会让自己+1怎么看自己。同样,你和+1沟通方案可能需要准备一个清晰的文档就可以,但你和+2沟通前可能需要准备一个详细的文档并和+1 review 好几遍,而和+3沟通的话,那就又要增加文档内容和review次数,甚至需要先提前演练几遍。我没有在阿里系待过,以上都是瞎猜的,但大公司基本管理逻辑的结果大概意思就是这情况。

在延伸一下,很多大公司的中下层到最后都会慢慢变成一个重执行的人,这在阿里系可能会更严重,这种事情有利有弊,如果省钱卡是一个有足够决策权利的人来负责,那么该产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能力和投入的精力;如果这个功能被一个高层层层指派给一个中层或普通产品经理负责,那其能力、向上管理能力以及这个向上层级链条的沟通顺畅程度都会有影响;而如果这功能是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发起的,那大概会困难很多,除了以上条件,还需要有leader能够支持他做下去,且没有人反对或严苛要求。

最后的最后,延伸部分都是我自己的瞎猜,前两年看到网上说淘宝只有十几人在全职负责,我表示非常吃惊,如果真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省钱卡,我觉得做成这样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我看来,对于阿里这么庞大的公司和大公司的管理风格,让十几人维持一个淘宝,可见大家的对于这条线的不重视程度,其估计也很难做出突破性的功能。

下一篇: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