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ic Habit》读后感 2 —— 习惯养成循环

Posted on 2024-07-01,13 min read

在前一篇读后感中,我说了《Atomic Habit》这本书的总体思路:

本书作者的观点就是,我们要按照「渐宗」的思路去每日修行,建立好习惯、改掉坏习惯,让自己不断成长,当每个好习惯产生复利,让自己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当你做的次数足够多了,你的身份认同就会变成更好的样子,你很难发现是哪天发生了变化,但好习惯就会内化成你,突然有一天一回头一看,发现你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你。

今天就说说每日修行的方法,《Atomic Habit》这本书总结出了养成习惯的四步骤,这是本书的核心方法论,集合了很多心理学、行为设计学的一些知识设计的方法,非常指的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尝试实践。

所谓养成习惯的四个步骤,其实和行为设计学想通,分别是:提示 -> 渴求 -> 反应/行动 -> 奖励/反馈,很多互联网产品对于用户行为也是按照这四步来设计优化的,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是作为自己的产品经理,设计让自己欲罢不能的「好习惯」。

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这四步的具体含义和实用方法。

1. 提示。

提示就是某个事情可以触发你启动某个行为/习惯,比如闹铃/时间、某个场景、消息提醒、他人询问、看见某个东西、完成某个事情后……一个好的提示有利于触发你的行为,就像微信消息提醒,让你很自然的就开启了聊天,坐上地铁你很自然就拿起了手机,躺在床上拿起手机后你就很自然的打开了抖音……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提示来自动一个自认为好的习惯/行为呢?

建立好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梳理自己的习惯(习惯记分卡),深入了解自己生活中的习惯。
  2. 绑定你的提示,比如「我要在 X 情况出现时,做 Y 行动」,这个 X 可以是时间、地点、事件,这个提示要具体、可执行,否则很难有效,比如「我要在坐上地铁后做 10 个俯卧撑」;
  3. 习惯叠加,充分利用行为关联性,在已有的习惯后面,增加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我的亲身经历,当我每天洗完袜子后晾在阳台后,都要给阳台的花浇水,就是在我洗脚洗袜子的习惯后面,增加一个浇水的习惯;
  4. 打造环境,让你的生活环境成为提示,这背后也就是「孟母三迁」的原理,比如你想要培养读书的习惯,在床头放一本书、在厕所放一本书,这比放个 iPad 会有用一些,或者,当我们在家里办公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拿出手机,当我们在图书馆办公的时候,拿出手机/看剧的概率都会降低。当然这反过来也适用于坏习惯,我们下面再说

改掉坏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对坏习惯保持警觉。习惯往往是下意识的,而如果你要改掉一个习惯,就要先意识到它,不然你不知不觉就会完成它。保持警觉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举几个例子:
    1. 你可以在这个行为必进之路上设置一个提示或者阻碍
    2. 在发现自己做了或要做坏习惯的时候,自言自语警告自己(甚至大声说出来)
      2.** 改造环境,让环境坏习惯的提示少一些**,比如我自己的亲身经验,不要将手机放在卧室、不要给床头放充电线,我晚上看手机而晚睡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不要在沙发上放一大袋薯片,我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薯片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后来家里不买薯片了,这种习惯直接消失了。

2. 渴求

渴求说白了就是你想要的东西,你的欲望,比如想要八块腹肌、想要王者荣耀成为王者、想要财务自由、想要不胖不三高、想要变漂亮、想要当 leader、想要单相思成双向奔赴……说白了,渴望就是我们想象结果时产生的兴奋(多巴胺刺激),强烈的渴求可以激发你去行动,尤其是在有了提示后,强烈的渴求更能激发你的动力。比如,很多人一听到「Timi」就想拿起手机来一局王者荣耀,赌徒一听到麻将、扑克、老虎机的声音就想拿钱上场……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渴求更强烈?

建立好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喜好绑定+习惯叠加,在之前说的习惯叠加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将一个需要加强的习惯放在一个已经很渴求的习惯之前,比如,我做十个俯卧撑就可以看 5 分钟朋友圈,我完成 30 分钟工作后可以喝一口可乐,我读书 20 分钟,可以给自己的股市入金 20 块钱;
  2. 从众心理,加入这个习惯的群体,比如你想培养健身的习惯,那就加入健身人的圈子,认识几个朋友,组建一个微信群,大家每天健身打卡也会带动你去健身,或者跟着一个健身多年效果很好的人健身,他可以带动你去健身,当然,如果你家人每天去跑步、去健身房,大概率你也会跟着去;
  3. 建立激励仪式,比如,当我要专心的时候,我要带上耳机、听某个白噪声/纯音乐,养成这个习惯后,当我戴上耳机,我就会很快进入专注;我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是,当我换一个自己喜欢的机械键盘后,在上面敲击的声音和感觉都非常舒服,这让我每次打字的时候都不想停下来,并且什么都想实用键盘操作(而不想切到鼠标);
  4. 换个积极视角来看待习惯,书中有个冥想的例子,我们冥想很容易出现分心,想东想西,但如果换个视角,其实每次分心都是我们练习冥想的最佳时机。

改掉坏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解除习惯与渴求的绑定关系,罗列坏习惯的问题和改掉后的好处,甚至换个习惯来实现渴求。拿抽烟来说,很多人开始抽烟是因为酷,但事实上,现在很多高学历年轻人不再抽烟,因为他们并没有想要通过抽烟来表现自己酷,并且他们从小都没教育抽烟的坏处、是个坏孩子、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没有渴求也就不会有行为,并且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直接好成绩和很多渴求挂钩。同样是社交媒体,大家看抖音是为了成就感、开心、躲避焦虑、躲避无聊、渴望社交、怕错过……,但你会发现那些事业上升期、工作热火朝天的人,根本想不起来看抖音,因为这里面很多渴求,他们在现实中就能满足。

3. 反应/行动

反应/行动,就是你具体做这个事情,比如去健身房健身、去跑步、去看王者荣耀攻略、去王者峡谷练习、去跳槽、去做兼职……但行动也取决于能力,这里是渴求和反应/行动两者相斥的地方,大家都有很多渴求,但真正行动实现的却相对很少,比如,很多人看着 NBA 幻想和詹姆斯对决,但很少有人能够真的去行动进入 NBA,这也是有些渴求不会到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让我们行动起来呢?

建立好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预备环境,让习惯简单易行,比如你想培养健身的习惯,那你在每次健身后都将衣服换新准备好,方便下次健身的时候直接拿起来就可以,而不是等到要健身了,才洗衣服、找装备;
  2. 两分钟法则应对决策时刻,当我们面对是否要做某个行为/习惯的时候,使用两分钟法则让自己进入好习惯,比如在犹豫我要不要读书变成我只读一页,去健身房变成我去健身房待 2 分钟;
  3. 不要完美主义,先标准化,多重复,养成习惯后逐步推进优化。比如,现穿上衣服去健身房坐坐,拉伸拉伸筋骨,等养成去健身房习惯了,可以增加去跑步机走两分钟热个身,下一阶段可以改为去固定器械区,再下一阶段可以去自由器械区……
  4. 通过一次性选择 或 技术自动化习惯,比如培养每月还房贷的习惯改为自动转账,培养收银员不偷钱的习惯改为直接实用手机支付 or 使用收款机无法偷钱。

改掉坏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改变环境,让坏习惯难以实行
  2. 做出承诺,如果出现坏习惯就惩罚,比如和朋友立 flag,如果出现坏习惯或没有做到好习惯,就惩罚/发红包,之前我和朋友有一个读书群,每天发自己读书内容,如果没有做到就发红包;
  3. 技术限制,防止坏习惯,比如使用拦截工具或专注工具,限制实用社交媒体时间,退出账号、卸载 app 来降低自己对于个别 app 的依赖,我自己这方面经验丰富,比如,在我达到王者级别后迅速卸载了王者荣耀,让自己戒掉了打游戏的习惯,因为下载安装一次需要十分钟,安装后打开还需要下载解压资源很长时间,每次想打游戏想想之后总会放弃;另外,我将视频 app 和社交媒体的 app 通通从手机桌面隐藏,并且不让手机的应用自动推荐功能推荐,这样,每次都无法通过习惯操作快速打开,需要在 app drawer 寻找,使用频次显著下降;还有,我自己在 YouTube 设置了休息提醒,每 5 分钟就会暂停视频并提醒,这有效限制了自己将视频作为工作时背景音的坏习惯,自己开始工作专注时,YouTube 几分钟后就会自己暂停,我也没有注意到,而停止了被继续打扰。

4. 奖励/反馈

奖励/反馈,就是当我们满足渴求的时候,行为本身就会有收获,同时内心也会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成为王者后发朋友圈,没有三高后吃一顿一直都想吃的大餐,八块腹肌后给自己买一件一直都想要的衣服,成为 leader 后给自己换辆车……奖励可以刺激自己下次更加努力。人性基本规则就是重复有回报的行为,避免受惩罚的行为。

那么,如何设立自己的奖励呢?

建立好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增强法。由于人性喜欢即时满足,而好习惯往往都是延迟满足,坏习惯反倒是即时满足,所以,为了让好习惯更有吸引力,我们需要在培养好习惯的开始阶段,创造一些即时奖励,这些奖励要和自己创造的身份认同一致,这样可以激励我们坚持好习惯,比如气味好的香皂或牙膏帮助你养成清洁的习惯,比如建立储蓄账户每次完成后存入钱;
  2. 习惯追踪,通过日历中打叉记录自己习惯的方法,让自己成果显而易见,有成就感,并且出现中断的成本压力,这也是自己变好的有力证据。方法层面,除了日历,还可以使用自动化、曲别针(每次完成客户电话则收入一个曲别针)、健身日志、工作日志、决策日志等等;
    1. 但是不要将追踪当作目标,追踪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习惯,当追踪数字不能反应培养好习惯时,可以不采用其他办法,不要让习惯追踪成为你灰心丧气的导火索;(比如追踪减肥体重一直不降,反而让自己可能放弃);
    2. 「绝不错过两次」原则,习惯偶尔可能被打断,只要能迅速接上即可,不要持续连续的中断;
  3. 持续复利,不要中断好习惯,即使是只能做到最小的习惯也要去做(比如在健身房待 5 分钟),因为这是在重申你的身份认同,不要无所事事,否则就是在放弃复利去「亏损」,不要让「亏损」惨是你的复利。

改掉坏习惯的时候,我们要:

  1. 反向增强法,当我没有做坏习惯的时候,给自己即时激励,让不做坏习惯得到满足和愉悦;
  2. 惩罚,让惩罚的力度比继续坏习惯的好处大,才可能让行为转变,并且惩罚需要具体、有形、直接、即时,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3. 问责伙伴 & 习惯契约,找一个伙伴可以监督你,定下契约写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奖惩,让自己坚持好习惯 或 避免坏习惯,否则就按照契约遭受惩罚(付出社会成本)。

以上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方法论。

下一篇: 《Atomic Habit》读后感 1 —— 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