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观点

微信小程序与 Android Instant Apps

Posted on 2017-05-24,10 min read

time:2017-05-24

author:wolf3c

字数:2.8K


介绍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已经被吵了一年多时间,期间,百度的轻应用、Firefox 的 Firefox OS、Google 的 Chrome OS 等被几度讨论,毕竟这些都不算是成功的案例,好在自小程序发布后,一切尘埃落定。

年初张小龙做了一个公开演讲,说了小程序的使用场景——比如你到饭馆吃饭,坐在位子上,掏出手机扫描桌子上的二维码,打开点菜小程序,点好菜后,使用微信付费,等待服务员端上菜。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没有小程序的时候,一些人就已经使用 web 技术实现了这类产品,并且已经在一些饭馆中使用了。

不得不说,张小龙提出的这个愿景确实很好,但是,小程序一直没有在这种好想法下找到一个强需求场景,就拿饭馆的例子说。

饭馆会自己找人做一个小程序吗?作为一个小老板你愿意浪费这份钱吗?每个小老板都会想一想这里面的利益和成本,结果自然是放弃。

那些做饭馆应用的人会做一个小程序吗?这个有可能,不过前提是小程序可以开发非常高效,同时实现效果远好于自己以前的方案,可是,目前来看,小程序开发过程掣肘太多,而他们原有方案并非那么难以接受,所以他们变得动力不足。

那么用户会强烈要求使用小程序吗?事实上,对于一个用户,我就吃顿饭,直接到点菜台或者直接和服务员点菜,既符合自己原有习惯,也更容易询问。当然确实有很多人进入饭馆就是想自己点好等菜,但是他们对目前点菜方式也没有反感到不用小程序就不吃饭的程度。

所以,小程序发布后风声大雨点小,出现的第一批小程序都是一些互联网 app 的小程序简化版,比如小睡眠、得到、GET 小资讯、虎嗅精选、Qdaily(好奇心日报)等,这些和张小龙提到的场景关系不大。

我一直不认为这是小程序该做的,原因是:

  1. 体验不好:他们其中一些确实不错,但是如果做成原生应用,会更好。并且,用小程序实现还有网络、微信壳子等限制;
  2. 操作复杂:为了使用他们,我必须打开微信,进入小程序,通过搜索或浏览来找到他,微信只能置顶一个小程序,Android 用户,虽然可以把小程序放到桌面,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程序除了互联网工作者通过二维码发现,普通人连小程序口都发现不了。

在我看来这些小程序都是冲着微信大量的用户流量,说白了,他们把微信小程序作为获取用户时间的手段罢了。

这并不是说小程序的想法错了,我认为张小龙提出的使用案例确实好,但需要时间来让人们改变。

或者说,小程序需要几个真正符合自己产品愿景的应用来打开用户认知大门。

估计,微信团队对此心知肚明,但是他们等不及,所以,小程序随后做出了很多重大调整,比如,新的小程序码、公众号可以关联小程序、手机可以长按扫小程序码、文章中关联小程序码等。

或许是小程序内部对于小程序的使用场景扩大了,他们确实希望自己成为一个「OS」。或许他们希望通过让那些想进来分一杯羹的人把小程序炒火了,让大家生活中熟悉小程序,进而让大众慢慢把小程序用起来,算是一种曲线救国。

Android Instant Apps

就在微信小程序大干快上的同时,Google 在今年自家 I/O 大会中公布了 Android Instant Apps,概念类似于 Google 几年前就提出来的一直不温不火的 PWA,用户可以通过连接直接访问一个 Instant App,这个 app 会根据你自己的使用需要,把对应的功能通过网络安到你的手机中,也就是说,你不需要一个下载安装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这个 app 的功能,同时,而且他又比以前的 web app 体验更优。(具体可以看 Google I/O 对于这部分的介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Jg1D07NgeI)

Android Instant Apps 看起来是新瓶装老酒,但是他的影响确实巨大的(至少我个人从这一点往后想,认为这个事情如果做成,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 app 厂商来说,app 传播更加容易,要知道目前来看,app 的推广越来越难,很多人因为下载就可以放弃使用一个 app,就算下载后,打开率也很低。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内容的 app,如果 Android Instant Apps 普及,大家看到一个连接就可以直接使用自家的应用,那么自家的 app 和用户之间的阻碍就消失了。

进一步,大家的信息被拍的更平,就好比以前是一个个城堡,现在,是一片草原。想要通过一个 app 建立起自己的用户围栏简直不可能,各个厂商只能靠自己的服务来吸引用户,更直白的说,未来,服务的好坏变得更重要。

对于 Android 用户,大家没有了安装 app 的概念后,大家其实是在各种内容和服务中游荡,也就是说,手机就是一个手机,是一个整体,不是一个个割裂的应用,通过连接直接打开自己需要的东西,用完即走。或许有一天,大家唯一要记住的就是在 Google 搜索框中输入自己需要的内容。

对于 Google,从 app 时代又回到的互联网时代,Google 的搜索功力又被发挥出来,Google 可以看到所有用户的点击情况,可以评估每个 app 的优劣,可以做各种数据服务,可以继续玩 PageRank,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广告。

再畅想一下,Google Chrome OS 虽然不温不火,但以前多次传出 Chrome OS 跑 Android 应用,如果让 Chrome 浏览器跑 Android 应用呢?

或者说,让 Android 上 web app 的体验接近原生呢?这对开发者是利好的,一次开发,获得终端用户。对用户也是利好的,在不同终端体验一致的 app。

对比

对比一下小程序和 Android Instant Apps,他们虽然在有一些相同点,比如他们都不需要安装的过程,但是,我总感觉他们俩背后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小程序,他们希望让微信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微信和用户耦合越来越紧密后,微信就变成了一个无法被抛弃的应用,只要这种耦合不被解开,那么微信就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耦合不止是用户侧,不是简单的聊天、看朋友圈、看公众号,当你到超市,发现有微信支付快速通道,当你坐黑车,发现要么微信支付、要么现金,当你在路边买个煎饼果子,发现老板忙到不收现金只能微信扫码支付……这是一种和环境进行耦合的过程,这种耦合正在发生,小程序是重要的一环。

等到一切完成,微信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帝国,而这之后会发生什么,就只能看那时候腾讯是什么嘴脸了。

前几天昙花一现的匿名聊天被小程序禁了,也就是说,回头看看原因,仿佛就是「莫须有」。

开发小程序和发布小程序需要各种审核流程,这确实和政策有关,但是总让人感受到一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

Android Instant Apps,由于使用链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Google 选择了一种更通用的方案,链接容易和现有的虚拟世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当然,如果你硬要和实体世界联系,也是可以的,只需把链接转为二维码贴出来就好了。)

从整个发布情况来看,Android Instant Apps 技术的气息更浓重,这种方向几年前就有人向往了,但是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Google 这个方案更多地是考虑用技术解决一个难题,而商业上的利益考虑只是一个大方向,并没有急于在这方面着重建立收费站。

小程序大概的路线就是:看到需求 -> 找解决办法 -> 找好商业模式 -> 实现 -> 运营及时跟进,建立利益控制权。

Android Instant Apps 走的路显得比较不完善:看到需求 -> 找解决办法 -> 知道大概的商业模式。

诛心

前几天爆出苹果向微信公众号打赏功能收 30% 的费用,很多人对苹果口诛笔伐,但是,微信会不会对其他小程序、公众号等做类似的事情呢?他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相关规定」、国家的「相关规定」来突然封杀某个小程序?或者突然收取过桥费?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类似 Apple 的平台,在使用微信优质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公众号因为文章言论而被封,你自己发的内容可能被禁掉……这总让人感觉自己被监视着。

Google 会不会做的比微信好?

如果 Android Instant Apps 变成了每个 Android 的必备,那 Google 会不会就像互联网中 Google 一样呢?

Google 会不会在表面不做强制性的控制,但在后面借着用户的数据做什么事情呢?可能他会像一朵云彩的影子,让人身在其中时无法感知,他又可以无形中获得利益。

错的

都是猜测,都是瞎说,可能都是错的。


请在这里留言讨论

<<< 回到首页 <<<

下一篇: Workflowy 与幕布→